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全文) -凯发线上手机app免费下载

576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全文)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体育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体育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结合体育事业单位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体育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体育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参与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和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事项;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五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财务会计机构,配备具备从业资格的财务会计人员。

  第六条 体育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七条 体育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体育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八条 国家对体育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体育事业特点、发展目标和计划、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体育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 预算编制原则:

  (一)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单位预算。

  (二)坚持完整性和统一性原则。单位应当将全部财务收支在预算中予以反映,并按照国家预算表格和统一的口径、程序及计算依据编制单位预算。

  (三)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单位预算应当自求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四)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既要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和单位的收入状况、资产状况,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五)坚持勤俭节约、注重绩效的原则。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体育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

  第十一条 体育事业单位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及预算编制的规定,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按同级财政部门规定报送,下同)。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十二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

  上级下达或单位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单位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体育事业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十三条 体育事业单位决算是指体育事业单位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编制的年度报告。

  第十四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决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规范决算管理工作。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六条 收入是指体育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七条 体育事业单位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含彩票公益金)。

  (二)事业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开展体育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体育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三)上级补助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四)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五)经营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十八条 事业收入包括:

  (一)体育竞赛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组织和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和表演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出售门票、比赛冠名权、媒体转播权和提供服务等取得的各项收入。

  (二)体育公共设施服务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依托体育场地及附属设施提供体育比赛、健身休闲、健身指导、技能培训、运动康复、体质测试等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体育技术服务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推广体育科研成果等取得的收入。

  (四)体育衍生业务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通过形象代言、特许使用权、冠名权等取得的收入。

  (五)其他体育事业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

  第十九条 经营收入包括:

  (一)销售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二)经营服务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对外提供经营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租赁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出租房屋、场地、大型设备等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经营收入,即体育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取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

  第二十条 收入管理的要求

  (一)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组织收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经济效益。

  (二)体育事业单位取得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应当使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并建立健全各种专用收款收据、销售发票、门票等票据的管理制度。

  (三)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

  (四)体育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收入要及时入账,防止流失。

  (五)体育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六)体育事业单位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一条 支出是体育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二条 体育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体育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指体育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指体育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二)经营支出,即体育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体育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上缴上级支出,即体育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五)其他支出,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二十三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体育事业单位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体育事业单位的规定违反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二十五条 体育事业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二十六条 体育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七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强化成本意识、加强经济核算,具备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

  第二十八条 体育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应当按照核算对象将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其费用可以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一)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从事体育公共设施服务、体育竞赛、体育技术服务、体育宣传品制作等专业业务活动和非独立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二)间接费用是指体育事业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体育公共设施服务、体育竞赛、体育技术服务、体育宣传品制作等专业业务活动和非独立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三)期间费用是指体育事业单位内部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

  第二十九条 体育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其成本费用应当按照支出用途分别归集到单位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相应科目中。

  第三十条 体育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其基本建设支出、对外投资、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不得计入成本费用。

  第三十一条 体育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以及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制度。

  第三十二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第三十四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发票。

  票据经办部门和人员应当对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财务部门应当加强票据的审核,拒绝报销虚假票据。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管理

  第三十五条 结转和结余是指体育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十六条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第六章 专用基金管理

  第三十九条 专用基金是指体育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www.pmceo.com-物业经理人

  第四十条 专用基金包括:

  (一)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二)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三)其他基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基金。

  第四十一条 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七章 资产管理

  第四十二条 资产是指体育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 体育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十四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十五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人员编制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编制资产购置计划,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并履行相关政府采购规定。

  第四十六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四十七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现金及各种存款的有关规定,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第四十八条 体育事业单位对应收及预付款项要按时清理结算,加强管理。

  第四十九条 存货是指体育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一)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收发手续,完善存货验收、出入库和保管制度,防止丢失、损坏和变质。

  (二)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存货明细账,定期与财务部门的存货总账进行核对,并对存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三)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消耗性存货储备定额和主要存货消耗定额。

  第五十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体育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 体育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制定操作规程,建立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二)购建、调入、捐赠、赞助的固定资产,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验收,财务部门参与验收,专业仪器设备和新建的房屋及构筑物应当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验收。经验收后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并交付使用。

  (三)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第五十二条 体育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赞助的实物包括固定资产和消耗性物品两类。

  体育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赞助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赞助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体育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赞助的服装、器材、食品、饮料等消耗性物品,按照实物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物资台账,严格出入库管理。

  第五十三条 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

  第五十四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本单位无形资产的评估确认、开发、保护、使用和转让的管理。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体育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事业支出。

  第五十五条 对外投资是指体育事业单位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一)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二)体育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含彩票公益金)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体育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四)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对所办企业的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相关管理职责,对企业经营者任免、重大决策和收益分配等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十六条 体育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体育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五十七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

  第八章 负债管理

  第五十八条 负债是指体育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五十九条 体育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

  应缴款项包括体育事业单位收取的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第六十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种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六十一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

  第九章 事业单位清算

  第六十二条 体育事业单位发生划转、撤销、合并、分立时,应当进行清算。

  第六十三条 体育事业单位清算,应当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六十四条 体育事业单位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体育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二)转为企业管理的体育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后,转作国家资本金。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撤销的体育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四)合并的体育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五)分立的体育事业单位,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分立后的事业单位,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第十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六十五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体育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符合实际情况,并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六十六条 体育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报告前,应当对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编制盘存表。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等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十七条 体育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六十八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体育事业发展状况、体育事业单位收入及其支出、结转、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考评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情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九条 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事业成果、预算编制与执行、资产使用、收入支出状况、财务管理等。

  第七十条 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两类。

  (一)财务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彩票公益金与一般财政拨款分别占总收入比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等。

  (二)业务指标包括: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专业运动队人数、获世界冠军数、获洲际比赛冠军数、获全国比赛冠军数、体育场地设施种类、数量及面积、体育场馆开放率等。

  除上述指标外,体育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一章 财务监督

  第七十一条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

  第七十二条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第七十三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第七十四条 体育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监察机构履行内部财务监督职责,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第七十五条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体育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制度,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七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适用,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执行。

  第七十八条 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体育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依照本制度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体育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七十九条 下列体育事业单位或者体育事业单位的特定项目,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制度:

  (一)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体育事业单位和体育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体育事业单位经营的接受外单位要求投资回报的项目;

  (三)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具备条件的其他体育事业单位。

  第八十条 体育科学研究单位、学校和体育医院执行同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第八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本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报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体育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十二条 本制度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财务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体育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彩票公益金、一般财政拨款占总收入比率,衡量体育事业单位收入结构。计算公式为:

  彩票公益金占总收入比率=本年彩票公益金收入÷本年总收入×100%

  一般财政拨款占总收入比率=本年一般财政拨款收入÷本年总收入×100%

  3.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体育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4.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体育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5.资产负债率,衡量体育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6.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其他收入)÷(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100%

  二、业务指标

  1.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指体育事业单位举办的不同级别群众体育活动的总次数。

  2.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指参加体育事业单位举办的全民健身活动的总人数。

  3.专业运动队人数,指在体育事业单位优秀运动队试训、在训和处于职业转换期并享受运动员津贴的运动员人数。

  4.获世界冠军数,指体育事业单位运动员参加夏季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体育单项组织正式批准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或世界杯系列赛总决赛获得的冠军次数。

  5.获洲际比赛冠军数,指体育事业单位运动员参加夏季和冬季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会、亚洲体育单项组织正式批准举办的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或亚洲杯系列赛决赛获得的冠军次数。

  6.获全国比赛冠军数,指体育事业单位运动员参加夏季和冬季全国运动会、国家体育单项协会正式批准举办的全国锦标赛和杯赛的冠军次数。

  7.体育场地设施种类、数量及面积,指体育事业单位所有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的种类、数量和面积。

  8.体育场馆开放率,衡量体育事业单位所有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时间占总使用时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体育场馆开放率=场馆向社会开放时数÷使用总时数×100%。

篇2: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全文)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物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文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文物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结合文物事业单位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文物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文物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五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财务会计机构,配备具备从业资格的财务会计人员。

  第六条 文物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七条 文物事业单位预算是指文物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文物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八条 国家对文物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文物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文物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 预算编制原则:

  (一)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文物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单位预算。

  (二)坚持完整性和统一性原则。预算编制要体现综合预算的原则。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

  (三)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编制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四)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预算编制既要考虑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和单位的收入状况、资产状况,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五)坚持厉行节约、注重绩效的原则。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

  第十条 文物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文物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

  第十一条 文物事业单位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及预算编制的规定,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文物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十二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

  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

  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十三条 文物事业单位决算是指文物事业单位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编制的年度报告。

  第十四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决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规范决算管理工作。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六条 收入是指文物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七条 文物事业单位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三)上级补助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四)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五)经营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十八条 事业收入包括:

  (一)门票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出售门票取得的收入。

  (二)展览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自行举办或与外单位合办、协办展览而取得的收入。

  (三)讲解导览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为观众提供讲解、语音导览服务取得的收入。

  (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依法考古发掘取得的收入。

  (五)文物保护工程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取得的收入。

  (六)文物修复设计、施工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文物修复等服务取得的收入。

  (七)文物鉴定、审核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文物拍卖标底审核、文物进出境审核等取得的收入。

  (八)文物调拨、交换、出借补偿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因文物调拨、交换、出借取得的补偿收入。

  (九)其他事业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

  第十九条 经营收入包括:

  (一)文化产品销售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销售文化产品等商品取得的收入。

  (二)经营服务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对外提供影视拍摄等经营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租赁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对外出租房屋、场地和设备等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经营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取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

  第二十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组织收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二十二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使用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并建立健全票据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文物事业单位事业收入应当用于文物保护事业发展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配合建设工程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取得的收入应当专门用于承担相关工作,任何单位不得统筹、挪用。

  第二十四条 文物事业单位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五条 支出是指文物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六条 文物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文物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文物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二)经营支出,即文物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文物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上缴上级支出,即文物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五)其他支出,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二十七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文物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文物事业单位规定,报主管部门备案。

  文物事业单位的规定违反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二十九条 文物事业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三十条 文物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三十一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经济核算,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方法。

  第三十二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第三十四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加强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严禁使用虚假票据。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管理

  第三十五条 结转和结余是指文物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十六条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第六章 专用基金管理

  第三十九条 专用基金是指文物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第四十条 专用基金包括:

  (一)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二)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三)其他基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

  第四十一条 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七章 资产管理

  第四十二条 资产是指文物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 文物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十四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十五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人员编制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编制资产购置计划,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并履行相关政府采购规定。

  第四十六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四十七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由财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立、使用和管理银行账户。

  第四十八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按时清理结算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加强管理。

  第四十九条 存货是指文物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第五十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文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第五十二条 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

  第五十三条 文物藏品的管理

  (一)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行业规定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的监督管理制度,文物藏品要登记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二)文物事业单位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依法调拨、交换、移交、拣选等方式取得文物藏品,财务部门应当及时登记入账。

  (三)财务部门应当定期与保管部门进行文物资产清查盘点,重点要核对文物藏品资产账面数、文物藏品登记账数和实物,确保文物藏品的数量、名称和实物一一对应。

  第五十四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文物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事业支出。

  第五十五条 对外投资是指文物事业单位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文物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文物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第五十六条 文物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文物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五十七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

  第八章 负债管理

  第五十八条 负债是指文物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五十九条 文物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

  应缴款项包括文物事业单位收取的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第六十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六十一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

  第九章 事业单位清算

  第六十二条 文物事业单位发生划转、撤销、合并、分立时,应当进行清算。

  第六十三条 文物事业单位清算,应当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资产的移交、接受、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涉及的文物资产应当单独报文物主管部门核准后处理。

  第六十四条 文物事业单位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文物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二)转为企业管理的文物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后,转作国家资本金。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撤销的文物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四)合并的文物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五)分立的文物事业单位,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分立后的文物事业单位,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第十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六十五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六十六条 文物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六十七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文物事业单位收入及其支出、结转、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文物藏品及其变动情况、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考评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八条 文物藏品及其变动情况应当包括文物藏品的总量及其等级分布、文物藏品的变动情况及其原因、文物藏品的金额、数量及其变动情况等。

  第六十九条 财务分析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两类。

  (一)财务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

  (二)业务指标包括:文物藏品数、文物藏品展出率、文物藏品完好率、基本陈列数、举办展览数、参观人次等。

  除上述指标外,文物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一章 财务监督

  第七十条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业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

  第七十一条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第七十二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按照规定公开财务信息。

  第七十三条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文物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制度,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五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适用,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六条 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文物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依照本制度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文物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七十七条 下列文物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特定项目,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制度。

  (一)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文物事业单位和文物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文物事业单位经营的接受外单位要求投资回报的项目;

  (三)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具备条件的其他文物事业单位。

  第七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文物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报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备案。

  文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十九条 本制度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附: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财务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文物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文物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文物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4.资产负债率,衡量文物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二、业务指标

  1. 文物藏品数:文物事业单位收藏的以件、套为计量单位整理并登记入账的文物藏品数量。

  2.文物藏品展出率=文物藏品展出数÷文物藏品总数×100%

  3.文物藏品完好率=文物藏品完好数÷文物藏品总数×100%

  4.基本陈列数:文物事业单位设计布陈、地点固定、时间较长的展出数量。

  5.举办展览数:文物事业单位主办或与外单位合办除基本陈列外的展览数量。

  6.参观人次:向社会开放的文物事业单位当期接待的所有参观人次的累计数。

篇3:中国狮子联会财务管理制度(2011)

  中国狮子联会财务管理制度(20**)

  (中国狮子联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狮子联会(以下简称“联会”)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国狮子联会章程》制定。

  第三条 本制度执行范围包括:中国狮子联会和各代表机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会员参照执行。

  第四条 本制度是联会财务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全体财务人员及会员应共同遵守的财务管理的准则。

  第二章 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 联会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财务资料应当遵循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

  第六条 联会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权限履行职责。

  第七条 联会的合法财产,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加以侵占、私分或挪作他用。

  第八条 联会财务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和政府审计监督。

  第九条 财务人员发生变动,须提前30天向相关负责人报告,经协商同意后办理交接手续,不得擅自离岗。

  第三章 财务管理架构与模式

  第十条 财务管理体系。联会及各代表机构代表机构的财务管理体系由财务管理委员会及独立的财务部门组成。

  第十一条 联会及各代表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财务管理委员会,作为财务管理监督机构。财务管理委员会由5至7名熟悉财务管理工作的资深会员组成,主席由联会会长或各代表机构主席委任,对会长或代表机构主席负责。

  第十二条 联会和各代表机构立独立的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进行财务核算,配备财务长和必要的财务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服务队是联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核算单位。服务队设立“司库”作为核算员负责服务队的财务核算,并以报账的方式向所属代表机构的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进行资金收支结算。

  第四章 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 财务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审核年度财务预决算报告并提交理事会决定。

  (二)对本年度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改变预算或超预算使用经费进行审核并报理事会讨论决定。对预算外经费的使用提出意见,提交理事会决定。

  (三)对筹款活动和服务活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四)负责组织对年度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五)制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提交理事会通过。指导所属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

  第十五条 财务长工作职责。

  (一)组织编制年度预决算报告。

  (二)严格执行年度经费预算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凡发现改变经费预算或超预算使用经费的情况,须提请财务管理委员会审核并报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负责管理财务工作。对本级及下属机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日常工作的指导。

  (四)参与涉及经济利益的决策,协助组织各项大宗采购(包括物品采购、项目采购等)的招投标工作。

  (五)参加财务管理委员会的会议和工作。

  (六)办理理事会和财务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六条 联会财务部门工作职责。承担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报告;办理有关年检和涉税事务,实施内部审计和配合外部审计等,为各项活动提供管理和服务。联会财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所属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定期合并其财务报告和会计报表;对深圳、广东狮子会等单位会员单位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会计报表等实行备案管理。

  第十七条 联会代表机构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工作职责。

  联会各代表机构是非独立法人机构,其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是联会财务部门的延伸,是联会财务核算和资金结算的核算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与联会财务部门共同承担财务管理的工作职能。

  各代表机构的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要定期向联会上报财务报告和报表,并接受联会的财务监督和审计。负责财务收支结算和管理工作,承担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监督、预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上报,办理有关年检和涉税事务,以及实施内部审计和配合外部审计等工作职责,为辖区各项活动提供服务。

  各代表机构的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应分别核算本机构和所辖服务队资金;分别核算行政经费和服务经费。

  第十八条 会计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财务管理和协调工作,保证财务日常工作顺利进行。

  (二)及时处理会计业务,按理事会要求编制并报送财务报告。

  (三)对财务资料进行定期统计分析,评价资金运转情况。

  (四)参与日常活动,对项目作出经济分析或建议。

  (五)完成理事会及相关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十九条 出纳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资金收支管理,及时准确地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

  (二)资金收付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程序,做到认真、仔细、谨慎,确保资金安全完整。

  (三)负责保管空白收据、支票等票据,按规定使用和填制本会票据。

  (四)完成理事会及相关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条 服务队“司库”工作职责。

  (一)按时收取并上缴会费等各项费用。

  (二)及时收取各捐助款项,存入银行账户。

  (三)及时核销各项支出。

  (四)定期与所属财务管理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核对预算执行和资金结余情况,核对各项应收及应付款项,确保服务队财务状况收支健康。

  (五)定期向服务队理事会及会员大会报告财务状况。

  (六)保存财务档案,做好司库换届交接工作。

  第五章 预算管理

  第二十一条 财务预算是根据联会的服务宗旨和发展计划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行政经费预算和服务经费预算。对行政经费和服务经费实行分别管理、单独核算。前者是联会及各代表机构用于行政管理费用的预算;后者是开展社会慈善服务活动的经费预算。财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联会和各代表机构年度财务收支平衡实行会长、主席负责制。

  第二十二条 财务收支预算编制原则是:以收定支、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联会及各代表机构在每一工作年度开始时编制财务收支预算,编制预算时应参考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本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和相关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本年度行政经费和服务经费收入预测和实际需求测算编制支出预算。

  第二十三条 财务收支预算的编制须采取联会会长及各代表机构主席、财务长和专门工作委员会相结合的方式,并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形成,最后提请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

  第六章 收入管理

  第二十四条 收入是指联会及各代表机构开展业务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会费收入、捐赠收入、政府资助、在核准的凯发线上手机app免费下载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利息和其他收入(含罚金)。各项收入要全部足额纳入财务预算、实行统一核算和集中管理。

  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联会及各代表机构的一切收入均应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不得坐支,不得在会员中进行分配。应对各项业务收入进行复核验证,确保各项业务收入准确、及时足额入帐。联会及各代表机构集中管理会费和捐款收据,建立登记领用和以旧换新制度。

  第七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六条 支出是指联会及各代表机构开展业务发生的资金耗费。包括:抚恤救济、医疗教育等公益慈善支出和行政经费支出、其他支出等。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依照年度财务预算进行控制,按资金运用的性质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开支的审批制度,完善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各项资金的使用要明确资金渠道,专款专用。各项开支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严禁白条单报销。

  (一)联会财务审批由秘书长负责。各项支出经办公室主任、财务长审核后,由秘书长审批。

  (二)各代表机构的财务审批由代表机构主席负责。各项支出经财务长、秘书长审核后,由主席审批。

  (三)服务队的行政经费和服务经费纳入代表机构的财务核算体系,各项支出经服务队司库提出,服务队队长审批,经代表机构财务长、秘书长审核后,由主席核准。

  第二十八条 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补贴和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不得从事违反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超越凯发线上手机app免费下载的业务范围的活动;不得提高标准滥发奖金补助;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不得违规转帐,随意虚增费用转移资金。

  第八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条 资产是指联会及各代表机构拥有或者支配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第三十一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预付款项和库存物资设备等。

  第三十二条 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银行存款的收支要及时入帐,定期结出余额。

  (二)财务人员要及时进行银行存款对帐工作,定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并及时清理未达帐项。

  (三)加强支票管理,不得签发空白、空头、远期支票,作废的支票要妥善保管和处理;

  (四)现金收入要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库存现金不得超出规定限额,不得以白条抵现金。凡超出现金支出限额的须通过银行划拨。

  第三十三条 对应收及预付款项,要及时清理,结算,对长期无法收回的呆帐,要分清责任,报主要负责人并提请理事会审议批准,才能核销。个人不准挪借公款。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三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购置要严格执行联会及各代表机构的年度财务预算,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要科学论证并报理事会审批。对大额固定资产购置和大宗用品和服务的选购应实行招标采购制度。同一采购标的须有三家以上公司参加。由招标采购小组组织评标、议标、定标。财务部门应按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设置明细帐,进行数量和金额双重控制;使用部门设置固定资产登记卡,建立健全帐卡核算制度。

  第三十六条 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在每年年终前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发现余缺、损坏应及时登记,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固定资产报废,一般经有关部门鉴定后报本单位法人或授权人批准后核销。

  第三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售、调拨、报废、转让、合资、合作、赠捐、扶贫、对外投资(包括合办慈善公益项目,购买有价证券、举办经济实体)等活动,都必须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对资产事先做出价值评估,经理事会审议批准,依照国家规定程序办理。严禁低价,无偿与他人合资合作。所有收益均应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三十八条 办公用品、物资、会务用品等非固定资产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建立购买、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等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清点盘查工作,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做到帐实相符。

  第三十九条 办公用品的采购。

  (一)要依据年度行政经费预,由专人负责。急需的零散采购可指定专人直接购买。大宗、批量、贵重物品(一次性采购金额2000元以上)由联会或各代表机构有关负责人在采购地点、规格型号和质量价格上予以把关。

  (二)采购工作要科学、合理,增强透明度。采购前,应做好市场调查,多方比较,充分掌握欲购物品的性能、价格及附加优惠条件,讲求实用,努力做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办公用品采购经费的审批按照本制度第二十七条执行。

  第四十条 会务用品(含会钟、会旗、会刊、会章、纪念品等)的采购。

  (一)应依据年度财务经费预,指定专人负责。会务用品一般按计划安排、批量定购。因此需联会或各代表机构有关负责人在供货方、规格型号和质量价格上予以把关。要严格会务用品的采购审批,每次批量订购应与供货方签订合同,联会或各代表机构有关负责人审签并跟进合同执行和采购完成情况。

  (二)实施采购的有关要求,按照本制度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执行。

  第四十一条 办公用品和会务用品的领用。

  (一)领用原则。工作任务清楚,使用目的明确,随用随领,用多少领多少。领用时,应填写有关领用单据,写明日期、领取物品名称及规格、数量、用途、经手人签字等内容,经领导批准后方可领用。

  (二)办公用品和会务用品管理人员应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严格控制领取数量和次数,保证办公和事业发展需要。

  第四十二条 办公用品和会务用品的保管。

  (一)办公用品和会务用品由联会会长好各代表机构主席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做好进出库登记,以便于及时掌握库存情况。库存办公用品要合理控制,常用、易耗、便于保管和适于批量采购的办公用品可适量库存。库存会务用品的种类和数量要按计划采购,合理控制。库存办公用品和会务用品应既确保需用又节省经费,避免积压浪费和过多占用空间。

  (二)批量购入的办公用品和会务用品应及时入库存储,并做好验收工作。

  (三)随时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质量情况。定期进行办公用品和会务用品库房盘点,确保帐物相符。

  第九章 负债和净资产管理

  第四十三条 负债是指联会及各代表机构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和应缴款项等,财务部门应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和结算。

  第四十四条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联会及各代表机构的净资产包括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限定性净资产的使用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捐赠者意愿以及中国狮子联会的有关规定,其年末结余转下年按照所限定的用途继续使用。非限定性净资产年末结余的使用需经理事会讨论决定。

  第十章 财务核算和财务报告

  第四十五条 财务核算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

  第四十六条 财务核算要以业务发生为依据,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间一致。

  第四十七条 国家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狮子会财务年度,自公立7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

  第四十八条 财务人员在编制凭证前应按有关规定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准确性以及基本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电子原始凭证,须有经办人署名。

  第四十九条 会计帐薄必须按规定设置、使用,记账方法和规范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联会及各代表机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报告,根据目的和需要不同,分为例行报告、项目报告、专题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五十一条 财务部门应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会计报表应由填表人、财务长、秘书长和会长或主席审阅并签名盖章后报送,要求报表装订整齐,报送及时。

  (一)季度报表报送时间。各代表机构于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将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及报表编制说明的文字报告和电子数据各一份报送中国狮子联会。电子数据可通过电子邮件报送。

  (二)年度报表报送时间。各代表机构于每年2月5日前将上一年度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五项的文字报告和电子数据各一份报送中国狮子联会。财务报表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应同时附送审计报告。

  第十一章 会计档案管理

  第五十二条 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联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本,会计报表、预算、财务计划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各种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核对、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目录归档保管,防止丢失、损坏。有关电子文档、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第五十三条 财务部门要建立符合会计档案管理标准的档案室。并对会计档案妥为保管。要严格会计档案调阅手续,原则上不得外借,如有特殊需要应经会长或主席批准,但不得拆散原卷册,并应限期归还。

  第十二章 财务监督与财务清算

  第五十四条 建立健全财务指导和监督制度。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财务指导和监督,组织对联会及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财经纪律,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

  第五十五条 联会及各会员管理机构的财务章及法人印章等银行印鉴应由会计和出纳分开掌管,健全资金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六条 联会及各代表机构经批准宣布撤销合并时,应当在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下,按有关规定组成财务清算机构并负责财务清算工作。清算机构制订清算方案,依法对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债权、债务清单,做好财产资金物资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依法注销终止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联会目标和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单位会员参照本制度执行,并定期向联会财务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会计报表等备案文件。

  第五十八条 本制度由中国狮子会联会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制度自20**年6月17日起执行。

篇4: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全文)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结合科学事业单位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与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五条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六条 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是指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第七条 国家对科学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科技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科学事业单位特点、财务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第八条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科学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财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预算。支出预算包括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的预算。

  第十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在单位负责人主持下,由财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业务部门,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

  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当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一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及预算编制的规定,提出预算建议数,经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单位预算,由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十二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当上级下达的事业发展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单位应当报财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单位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十三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将批复的预算及时分解、落实,明确单位内部预算执行责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第十四条科学事业单位决算是指单位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编制的年度财务报告。

  第十五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决算,由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规范决算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科学事业单位是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科研项目预算应当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协助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根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公开。

  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九条收入是指科学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三)上级补助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从财务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四)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五)经营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二十条 科学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包括:

  (一)科研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科研项目取得的收入。

  (二)技术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取得的收入。

  (三)学术活动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期刊出版等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科普活动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开展科学知识宣传、讲座和科技展览等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试制产品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从事中间试验产品的试制取得的收入。

  (六)教学活动收入,即科学事业单位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以上各项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第二十一条科学事业单位收入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

  (一)单位组织收入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规定,各项收入的来源应当合法。

  (二)单位应当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三)单位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调整收费范围和标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四)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使用财政、税务等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二十二条 科学事业单位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科学事业单位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三条支出是指科学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科学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科学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指科学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二)上缴上级支出,即科学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科学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即科学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其他支出,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二十四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科学事业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二十六条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单位规定,报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单位的规定违反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二十七条 科学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对于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合同要求进行管理,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违反规定转拨资金,不得虚列支出,不得以任何形式谋取私利。

  第二十八条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第三十条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管理

  第三十一条 结转和结余是指科学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第三十二条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单位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经营收支结余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收支发生的亏损,提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其余部分并入单位的结余中进行分配。

  第三十四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第三十五条科研项目完成或者因故终止时,应当及时进行验收或者结算,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

  科研项目资金的结转和结余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的要求执行。

  第六章 专用基金管理

  第三十六条专用基金是指科学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三十七条专用基金包括:

  (一)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即单位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在事业支出的相关科目中列支,以及在经营收支结余中提取转入,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支结余较少的单位可以不提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三)其他基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

  第三十八条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财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三十九条 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第七章 资产管理

  第四十条资产是指科学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四十一条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十二条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十三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

  第四十四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前款所称存货是指科学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单位应当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应收及预付款项及时清理;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第四十五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第四十六条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文物、陈列品、图书、档案和动植物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单位支出。

  第四十七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十八条在建工程是指已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

  第四十九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第五十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单位对于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计价,及时入账。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计入事业支出。

  第五十一条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对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进行摊销。对于使用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办法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无形资产摊销不计入单位支出。

  第五十二条对外投资是指科学事业单位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科学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科学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第五十三条 科学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财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五十四条科学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五十五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科学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使用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第八章 负债管理

  第五十六条负债是指科学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

  (一)借入款项,即科学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

  (二)合同预收款项,即科学事业单位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其他单位签订研究和试制合同以及其他经济合同后,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包括政府专项合同款项、委托合同款项及其他合同款项等。

  (三)应付款项,即科学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和要求,应付而暂时未付的各种款项。

  (四)暂存款项,即科学事业单位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收到的、代为保管或者暂时尚未确定性质的款项。

  (五)应缴款项,即科学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第五十七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和不同期限的负债进行分类管理。对借入款项应当按时清偿;对合同预收款项在合同完成或者阶段性完成后及时结转为收入;对应付款项,应当按时清付;对各项应缴税费,应当依据国家法律制度计缴。

  第五十八条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

  第九章 内部成本费用管理

  第五十九条成本费用是指科学事业单位为完成专业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而发生的资产耗费和损失,包括科研项目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

  第六十条 具备条件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要求或者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以科研项目为基本核算对象实施内部成本费用管理。

  第六十一条实施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在支出管理的基础上,将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成本费用。

  第六十二条 科研项目成本是指科学事业单位为完成科研项目而发生的资产耗费和损失,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一)直接成本,即在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其他直接费用。

  (二)间接成本,即在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核算对象,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费用。

  第六十三条 下列支出不应当计入科研项目成本:

  (一)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

  (二)上缴上级的支出和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

  (三)对外投资的支出;

  (四)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

  (五)国家规定不得列入科研项目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六十四条非科研项目成本,是指科学事业单位为完成非科研项目活动而发生的资产耗费和损失。

  第六十五条 期间费用,是指科学事业单位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科研项目、非科研项目以及其他活动而发生的资产耗费和损失。

  第六十六条 实施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合理区分科研项目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真实、完整反映科研项目成本。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将科研项目成本及相关期间费用等信息报送财务主管部门或者科研项目主管部门。

  第六十七条 实施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以及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

  单位应当将科研项目成本信息在单位内公开。

  第十章 财务清算

  第六十八条 科学事业单位发生划转、撤销、合并、分立时,应当进行清算。

  第六十九条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清算期间,应当在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成立财务清算机构。财务清算机构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意见,做好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

  第七十条财务清算意见报经财务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批准后,由财务清算机构妥善处理单位各项遗留问题。

  第七十一条 科学事业单位清算结束后,经财务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单位,全部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二)转为企业管理的单位,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后,转作国家资本金。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撤销的单位,全部资产由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四)合并的单位,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资产由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五)分立的单位,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分立后的单位,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七十二条财务报告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财务报告集中、总括反映单位预算的执行、调整以及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等情况,是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向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七十三条 科学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单位收入及其支出、结转、结余及其分配情况,资产负债变动、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评价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单位应当定期按照财政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和要求编制财务报告。

  第七十四条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资产使用、收入支出状况等。

  财务分析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财务主管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需要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二章 财务监督

  第七十五条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预算编制、财务报告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均衡性;

  (二)各项收入、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

  (三)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和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的合规性;

  (四)结转和结余资金、专用基金分配使用的合规性;

  (五)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负债的合规性和风险性。

  第七十六条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第七十七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第七十八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接受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科学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制度,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十条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适用,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一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地方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事业单位执行本制度。

  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依照本制度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八十二条下列科学事业单位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制度:

  (一)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事业单位和科学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经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具备条件的其他科学事业单位。

  第八十三条军工科研单位财务制度另行制定,不执行本制度。

  第八十四条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本制度的规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并报财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十五条本制度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规定凡与本制度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附: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科学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科学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科学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4.资产负债率,衡量科学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篇5:xq中学财务管理制度

  *q中学财务管理制度

  一、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参照双增双节的原则,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做好学校财务工作。

  二、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办法,一切收入要入帐。按上级规定向学生收费,严格控制代办费项目,不准乱收费。

  三、执行预、决算,有计划地使用经费,专款专用,做好月报,年审工作。

  四、严格审批报销手续。购物费用由采购、验收人签字,经负责批核的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五、严格执行银行结算纪律和现金开支使用范围。采购人员领用现金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及时结报,不得拖欠和挪用公款。

  六、必须从严掌握开支,不合理和审批手续不全的发票不予报销。不合理开支会计有权拒付。坚决执行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规定。节约办学经费。

  七、严格执行代办费结算制度。学生代办费逐项核算到人,多退少补,并向学生公布,不得增加学生负担。

  八、执行国家财政部、档案局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财会人员变动,办好交接手续。

  九、坚持民主理财,成立学校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审查学校财务帐目,定期向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公布帐目。控制不合理开支,严禁浪费,杜绝贪污,努力把好财务关。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